Hi大家好!
我很高兴在这里分享我的生活,希望各位姐妹们像我一样再次拥有幸福的生活。
我来自上海英文名叫Ann[安妮]今年45岁在德国生活2年多了,我的爱人55岁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工程师,我们通过“广州凤飞九天”婚姻移民公司寻找到现在的伴侣,顺利移民到这里的。
刚来这里的时候,真的还是很想念家人和国内的朋友们,现在却慢慢习惯了。
我最不习惯的是这里的人都早睡早起,真受不了是8点多就睡觉了,5点多起来了,天呀,简直要了我的命,你们知道的,我在上海都是夜生活很丰富多彩的城市,有朋友喝酒,喝咖啡,喝茶,来到这里生活方式完全是不一样的,寂寞,无聊,生活单调…
但是走进这个美的境界,您感觉不到炎热夏天的存在。大多数人不喜欢夏天,因为它很炎热,使人心情烦躁…… 在这里,这个世外桃源式的美景,令我向往;令我享受;令我陶醉……
清晨听到了窗外的鸟儿啾啾的叫了,我也学着德国家庭主妇悄悄的起床,我也要去山脚下的小街的面包店里买新鲜的面包回来,想到那新鲜的面包切开以后,先抹上带有咸味的黄油,然后夹上新鲜的奶酪,三文鱼,和那种带有香菇的香肠,还有刚煮好的香咖啡,太香了,太好吃了啊,上帝,阿门!
我来的时候是56KG,现在是62KG,都是吃面包肥了起来,但在这里我已经是很清瘦的了,当我出去的时候,我感觉很多男士都在回头看我,心里的自信就从脸上表露出来了,哈哈。
德国所有小山城的街道里都很宁静,一个个小的咖啡和餐馆就那样恬静的做着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生意,白天大多数人都去上班了,下班后就回到家里享受家庭生活。
我和老公相处还算愉快,但是因为语言不是很相通,我的英文不好,当然更不会说德语了,我老公也不要求我去学习,他说时间久了你就会说了,我们交谈沟通,多半是借助翻译软件,有的时候也理解错的,有一次老公说我们访问朋友,我专挑了衣服穿戴很漂亮,出门的时候老公很认真的看了我一眼说很漂亮亲爱的,然后问我,你确定穿这个衣服去访问朋友吗?我说有什么问题吗?老公说没有问题。
当我去了他朋友家的时候,我才发现,每个人都穿得很休闲,而且让别人感觉也很松,而我穿得那么隆重有一些格格不入的感觉,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出门前老公问我是否确定穿这样的衣服去。
从始之后我开始有一些改变,所谓入乡随俗,经历过的几件小事至今未忘,它们给我的启发是:融入一个陌生的国度,重要的是知道和了解这个社会的规则和习俗,然后遵守和遵从,这是入乡随俗最本质和最基本的东西。
这个小区发生的事情,让我对入乡随俗有了另一份理解。老公每天早出晚归地忙工作,我呢连邻居们的姓名和面目都还没有一一弄清楚,更别提他们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了。一天,一位紧隔壁的邻居来问我,附近一家邻居的孩子马上要正式加入教会了,大家准备凑份子给孩子买件礼物,你们家愿不愿意参加?份额可大可小,在某个范围内可以自己决定。尽管我当时没太明白那是个什么样的入会仪式和活动,是天主教还是新教,是哪家的哪个孩子,但明白了这是一件对德国人来讲慎重其事的大事情,和凑份子的中心思想,于是爽快地应承下来。因为这件不足挂齿的小事,邻居们觉得这家中国人慷慨大度。他们以小见大,认为我们自己虽然不信教,但随和可亲,知书达理,愿意和他们打成一片,于是对陌生的我们有了认同感。借助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,形成了和睦友爱的邻里关系。弹指1年过去了,颇为顺心如意,不仅我们自己受益,孩子也获益匪浅,邻居们关系也越来越好。
入乡随俗,既是对异国礼仪习俗的尊重,也是对他乡规则和规矩的恪守。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和学习新的东西,每一天都在不断地吸收知识,提升自己,而入乡随俗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成为修身养性的一部分。
也许,活在当下,做好自己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,无论是工作也好,学习也罢,还是相夫教子,游山玩水,做最好的自己,入乡随俗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各位姐妹,希望我写的东西对各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帮助。
安妮